道德讲堂 经典故事 第三辑 立身之本
时间:2015/5/8 15:43:54 点击数:
|| 字号

    第三辑 立 身 根 本


    我们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靠什么立身?靠上一辈积攒下来的财富,抑或是凭个人的聪明才智?其实,这些是靠不住的,更何况芸芸众生大多与这二者无缘。那么,要想在大千世界立足,并能够有所作为的话,有什么秘诀呢?


    此辑中所涉及的人物,既有巨匠伟人,也有凡夫俗子,他们首先会告诉你生活在世,首要的是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精神是生命的脊梁,我们要挺直脊梁:面对权势,要挺直脊梁;面对困难,要挺直脊梁;面对厄运,要挺直脊梁。不管有多大的压力,即使泰山压顶,自己也要站起昂首挺胸,目光坚定。他们会告诉你如何珍惜时间,怎样做时间的主人,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们会告诉你如何为人处世,他们还会告诉你要不甘寂寞,但是决不能好高骛远,世上没有一样是容易的,而小事可以成就大业,即使做洗厕所的清洁工,也要做最出色的……拥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坚守高贵,就能够在纷繁的人世间立足立身。


    64、霍 金 的 心 声

    导语:对于霍金,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是的,人生如花开花落、潮涨潮落,有得有失,有苦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得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折磨,那末他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问:“霍金先生,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 “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65、渴 望 成 功


    导语: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那就是辛勤劳动,勤于积累,脚踏实地地工作 学习。成功之士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娇艳的鲜花。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是妄想。下面的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对学习科 学文化也是极有启发的。


    很久以前,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认为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炼金术。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 他花光了自己的储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回娘家诉苦,她父母决定帮助女婿改掉恶习。他们对奈哈松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 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那好吧,我们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秘密。我们需要3公斤从香蕉叶下搜集起来的白色绒毛。这 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齐绒毛后,我们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即将已经荒芜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当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从每 张香蕉叶下收集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10年过去了,他终于凑够了3公斤的白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提着绒毛 来到岳父母的家,向岳父母讨要炼金之术,岳父母指着院中间的一间房子说:“去把那边的房门打开看看。”


    奈哈松打开那扇门,立即看到满屋的黄金,他的妻子和儿女站在屋子中间。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他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他恍然大悟。从此,他努力劳作,终于成了一方富翁。


    66、不甘寂寞的看门人


    导语:哪个青年人的胸中没有沸腾的热血?哪个青年人的心中没有远大的理想?而怎样让热血成就伟大的事业,让远大的理想成为现实,不同的青年会有不同的做法,也必定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里讲到的莎士比亚与列文虎克从看门做起,铺垫辉煌人生之路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要好高务远,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我们应该从中悟出:要想实现理想,就要跨越人生有形与无形的门。这两位看门人之所以能从柴门走向名门,在于他们不但守住了通向某个 空间的门,而且守住了时间流逝的门。生命、事业,本就是时空的一种存在,能守住时与空这两扇门的人,生命的舞台就必定会精彩,事业的镜片就必定会发光。其实,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许多要坚守的门,或者说是要跨越的门。读懂一本书,是跨越一重门;写出一首好诗,是跨越一重门;结识一位朋友,是跨越一重门;质疑 一种学问,是跨越一重门;自省一个过失,是跨越一重门;快乐是一重门,痛苦是一重门;共处是一重门,孤独是一重门;就业是一重门,失业是一重门;选择是一重门,放弃是一重门;生是一重门,死是一重门。人生本就是由一扇扇有形或无形之门组成的;每一个人,既是看门人,也是射门人。


    莎士比亚年轻时曾是剧院的看门人,而且一看就是十年。利用这个机会,莎士比亚阅读了大量的戏剧等文学作品,认真观察各色人等的“表演”,深入思考社会问 题,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一次,因一个主要演员生病,急需有人顶替。剧院老板让莎士比亚试试,结果博得众人喝彩。不久,老板问莎士比亚,能否把一位作家写了 一半的剧本完成,他果断地接了下来,又是大获成功。老板向他约稿了,每写一个剧本,老板就将剧院的股份分给他一份。结果,没过几年,剧院就变成莎士比亚的 了。


    荷兰著名科学家万·列文虎克初中毕业后,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由于有不少自己支配的时间,他便找了个“兼职”,他选择了打磨镜片。磨呀磨,一 磨就是几十年。后来,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令当时的人大吃一惊。借助自己研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无人知晓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耀眼的光环 透过镜片折射出来,他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


    67、要学会给别人鼓掌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1998年第五期《青年文摘》,作者是董保纲。这里的故事很平常,这里所传达的感情却让人刻骨铭心。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给别人 鼓掌。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班里有个叫英子的女孩,沉静漂亮,但总是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早早来到,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后来得知,她的腿因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小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即低下头。老师刚刚调来,就一直点英子的 名,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大家注意到英子的眼圈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她讲得成功,结束时,班里又一次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很礼貌地向老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与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还走进了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物理与数学,高二那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大赛。后来,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她给母校的老师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从那次以后,这个班的同学学会了给别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68、学 会 克 制


    导语:克制是一份内省,一份从容,克制更是在匆忙中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寻找机遇的一份成熟。梵高在后来的绘画生涯中以坚韧的毅力克制了种种诱惑,克制了种 种干扰,成为著名的印象派大师。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在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矿工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颤抖的铁索在轧轧作响,箱板在不停地左右摇 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台机器把他们送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但是,梵高注意到有一位老矿工神态自若,像没事一样。事后,他悄悄地问那位老矿工: 您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矿工却回答:不,我永远不会习惯,永远会感到害怕,只不过我学会了克制。


    梵高牢牢地记住了老矿工的话,在后来的绘画生涯中以坚韧的毅力克制了上流社会名利场的诱惑,克制了挫折、失败、冷落、窘困和病魔等逆境的干扰,潜心创作出《向日葵》、《农民》、《囚徒放风》等不朽之作,成为著名的印象派大师。


    69、要 自 己 拿 主 意


    导语: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不为世上的风雨所迷惑,要自己相信自己,要敢于自己拿主意,这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或者仅仅是能够取得进步的先决条件之一。只要是自己选定的目标,就不要再迟疑。认准它,排除万难,坚定地前进。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 父亲问她为什么哭,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父 亲说了一句:“我能够着咱们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到父亲的话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反问道:“您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了一 遍:“我能够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完全停止了哭泣,她仰着头看了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够得着?尽管她当时很小,但她也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看她一脸的不相信,就得意 地对她说:“你不信吧?那么你也别相信那个女孩子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索尼亚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在她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是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恐怕参加的人不会多。经纪人的意思 是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参加一些大型的活动以增加名气。但是索尼亚坚持要参加那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 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人们蜂拥而至。她的名气和人气骤升。后来,她靠自己的判断从加拿大到美国去发展,从而成了闻名全球的演员。


    70、坚 守 高 贵


    导语: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无疑特别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给 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这种伟大表现在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方法抵达胜利。他巧妙的斗争策略,也值得借鉴。


    十七世纪某一年,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 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 保证大厅的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他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生气,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 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相接,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20世纪末期,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这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 建筑师和游客蜂拥而来。当地政府也不掩饰,在21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和相信科学。


    71、精神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导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乃至发展的支柱;一个人在世上要生存,要发展,精神是他生命的真正脊梁。一个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再大的灾难,也不 会让它倒下;一个人只要有精神脊梁在支撑,再大的困难也会踩在脚下。青年朋友们,请相信,精神会让生命更加璀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个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例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预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 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虽遭到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 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生命也就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3V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前不久,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名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2001年8月驾着独木舟从法国的 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6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了单人独舟横渡两大洋的吉尼斯记录。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在拿运动员做实 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从伯来奥的成功经历,我可以向世人宣布,从前横渡大西洋的人之所以失败或死亡,他们不是 死于体力上的限制,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心理上的恐惧和绝望。


    加德纳的话在网上公布时,用的副标题是: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


    72、什么是真正的满足


    导语:什么是最大的满足?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海明威功成名就,却选择了自杀;《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一无所有,却活到104岁。谜底就是海明威对 自己不满足。我们不要在短短的人生中一味地追求地位、收入……而更应该追求自身的完美。我们要热爱生命,特别要热爱自己的生命,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

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问卷:


   “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 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给他贡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 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 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假如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请发给我们,我们愿把它刻在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墓碑上,因为他的墓碑至今还 空着。”


   问卷贴出后,每家网站得到的回答日平均400多条。前不久,几家网站根据点击率,公布了自己所选定的墓碑内容。


    http:1、墓碑的正面:人生最大的满足来自于对目标的追求。


    墓碑的背面:一个人一旦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达到了顶峰,就会有一种空前的寂寞感,这种寂寞感所带来的迷茫和绝望会把你送进天堂。


    http:2、墓碑的正面:成功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墓碑的背面:人人都追求成功,其实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魔鬼,而失败的背后才有一个救命的天使。


    http:3、墓碑的正面:无话可说。


    墓碑的背面:生命是一种太好的东西,好到你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度过,都像是一种浪费。


    其余的几家网站还在陆续公布,不过人们已经失去了兴趣,因为那位渔夫的儿子在此期间公布了一封信,据说是海明威自杀的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并交待让他帮着 刻在墓碑上,信是这样写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75、 跷 跷 板 互 惠 原 则


    导语:“跷跷板互惠原则”是在同事、朋友、夫妻……之间相处时,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 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错,如此整个过程才好玩,才会快乐。俗语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一个永远不吃亏的人,即使占了很大便宜,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 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的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彼特是个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他告诉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优势状态,无 论大、小事情,绝不能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于是他越来越忧闷,越来越 没笑容,最后,他得了轻微的忧郁症。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治疗师在医嘱上写了一句话:“每天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 后,便要他拿回去,两个礼拜后再来回诊。彼特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单拿回家了。


    两个礼拜后,彼特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彼特开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给别人服务,反而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


    76、痛 苦 聚 积 力 量


    导语:在困难面前,如果只是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聚积力量者,才能使生命变得丰满和充实。其实,不 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积聚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 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她不幸患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 去了乳房和子宫。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降临她的头上。她哭泣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她一直在告诫自己:“轻言放弃,就是失败,我要对自己的 生命负责。”最后,她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以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获得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还 有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共赢取的29枚金牌。后来,她还成为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77、友 情 的 颜 色


    导语:读完下面的故事,看过故事的题目,也许你会想:友情是什么颜色?其实,友情是没有颜色的,就像那无色、透明的水。但是,友情会在你最艰难、最困顿的时候,支撑你走出人生的冰谷。


    两个朋友一起到北极探险,不料在返回的途中迷路了,身陷冰谷。天气仿佛突然间变得恶劣无比,寒风像刀子一样刮着两个人的身体。他们知道,如果不尽快回到宿营地,即使不被饿死、渴死,也会被冻死。好在,两个人都同样具有钢铁般顽强的毅力,他们始终不渝地寻找着出路。


    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由于滞留的时间过长,加之天气也实在太冷,两个人随身携带的水壶都上冻了,水,变成了冰。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际,一口水甚至比一碗面 还重要。终于,其中的一个人因无法忍受饥渴,突然昏倒了。另外一个人感觉到死神在向他们袭来,他的心激烈地跳动着。忽然,一个念头灵光般闪现在他的脑海。 于是,他果断地把水壶揣进怀里,揣在贴胸口最近的地方,然后,毅然地背起同伴上路了。


    后来,他把带着体温的水一口一口地送进同伴的嘴里。同伴醒来了,可是他却由于疲劳和冰冷倒下了。


    再后来,他的同伴也把水壶揣进自己的怀里,然后又背起他,继续前行。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存有私心的话,他们就极有可能一齐被死神掳走。而事实是,两个人都活了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仍喜欢一起出去旅游和探险。


    78、在外籍总经理面前


    导语:在人们的心目中,外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是优良的,外资企业的待遇是优厚的。到外资企业去工作是多少青年人对工作的首选。多少高学历者为了争到外资企业 中的一个位子,尽心竭力,全力以赴。而一旦外资企业的老板如选美般从千百人中选中时,在怕炒鱿鱼的心理压力下,多少人表现出高度的谦和、忍让,有的甚至委 曲求全。可是这位小姐在同事遭到故意伤害时,表现出一种骨气和人格的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挺直自己人格的脊梁。


    有一天,在一家外资企业的门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通往公司大门的高台阶下,停下一辆豪华轿车。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大约是秘书—恭敬地侧身在一旁,一手拉开车门,一手护在车门楣上。一位身形高大的外国人在钻到车门楣下时,猛地起身往上顶了一下,只见那位秘书的手背上流出鲜血……这显然是蓄意的。 但是,那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道:“总经理,您没事吧?”“我没事,你呢?”“您没事就好!您没事就好!”秘书如释重负,很优雅地将受伤的手背到身后,用另 一只手再度护在车门楣上,依然温文尔雅地微笑着说:“请!”


    就在总经理坐进车子欲启动时,一位小姐从华美的玻璃门后冲了出来。她的一只高跟鞋在冲下台阶时甩掉了,于是她极快地踢掉另一只,一阵风似地冲到车前,一把 拽开车门,以不容商议的口气说道:“总经理先生,请您下车!”这是一位身高适中的小姐,光着一双脚站在车门前。她以一股凛然之气静静地站立着。僵持了几秒 钟,那位外籍总经理竟顺从地钻出了汽车。


    此时,那位小姐飞快地转过身来,一把抓起那位秘书的手,从衣兜里抽出一条手绢,迅速地包扎起来……大约是鲜血浸透了手绢,那位小姐又掏出一条手绢,精心地一层一层地包扎着……

那位秘书羞惭地垂下了头。


    那位小姐又转过身,面对那手足无措的总经理,严正地说道:“您有责任送他到医院医治!”“是的,是的。”外籍经理连声说。总经理的专车抛下总经理载着小伙子向医院驶去。


    79、欣 赏 是 一 种 善 良


    导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和理解,一种信赖和祝福。欣赏和被欣 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愉悦之心、仁爱之心,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心。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 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学会欣赏应该成为做人的美德。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与情况。后来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 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对作者的欣赏和肯定。姑母 很快就写信告诉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特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 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寞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作家屠格 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巨著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 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 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 呢?从此,我决心投胎换骨,重新做人。”


    10、最 好 的 伯 乐


    导语:所有的失败大都是陷于半途而废的泥潭,而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倦怠的泥潭中突围出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别人特别是专家、名师的提携、帮助。然而,世上没有等来的伯乐,最好的伯乐就是你自己。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做学徒的时候,才华深藏未露。当时,他的老师是个有名望的画家,年老多病,作画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一天,他要达·芬奇替他画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年轻的达·芬奇只是一个学徒,十分崇敬老师的为人和作品,根本不敢接受老师的任务。他没有信心作画,害怕把老师的作品给毁了。可是,老师一定让他画。

最后,达·芬奇战战兢兢地拿起画笔,很快,他进入了人画两忘的境地,内心的艺术感受喷薄而出。画完成后,老画家到画室评鉴他的画。当他看到达·芬奇的作品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将年轻的达·芬奇抱住:“有了你,我从此不用作画了。”


    从此以后,达·芬奇找到了自信,他的才华得到发挥,终成一代大师。

文明之窗
通知公告

Copyright © 2015-2019 www.hnsyjyzx.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皖ICP备1901688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54号  技术支持:翼腾网络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东路22号  业务咨询电话:0554-3311560 投诉举报电话:12331  邮编:232007